三亿体育官方app下载杭州市发改委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61号提案的答复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《关于进一步推进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创新的建议》(第161号)收悉。经我委主办,市体育局、市财政局、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、市园文局会办,现答复如下:
(一)因地制宜、巧用金角银边,把体育场地建到群众家门口。一是盘活资源做大总量。制定《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导则(试行)》和三年行动计划,统筹城乡、区域资源,深度挖掘高架桥下、小区物业、江河沿岸、绿地公园、废旧厂房、建筑屋顶等闲置资源。2022年,新建成以“三大球”“三小球”和门球为重点的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2243片,78.9万平方米,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。二是因地制宜做实功能。聚焦“异形空间”利用难、“废弃空间”提升难、“毗连空间”整合难等实际问题,制定非标准场地建设规范,有效打通“全民健身”与“用地制约”之间的堵点。2022年,70个新建公园全部配有健身步道或健身广场,其中15个配有篮球场、羽毛球场、小型足球场等体育运动场地(馆)。三是系统布局做优结构。围绕满足全年龄段健身需求,合理布局群众喜闻乐见的“三大球”“三小球”、门球等7类运动设施,建成全国最大的高架桥下篮球公园等数十个功能多样、广受欢迎的标志性项目。2023—2024年,计划新增面积120万平方米以上,形成全域均衡、全龄友好、全民共享的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体系。
(二)群众参与、坚持共建共享,让群众成为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“主人翁”。一是建设与群众共商。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,在规划建设中,充分听取群众和体育协会、专业社团的意见,累计发放问卷一万余份,最大程度集、聚民智、解民忧。二是管理与群众共治。坚持“让用的人管、让管的人用”,鼓励社区志愿者、健身爱好者参与场地设施管理,引入第三方专业运营团队,更好撬动社会资源,提高运营活力。三是成果与群众共享。坚持公益属性,制定《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运营补贴标准》,支持全市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,让更多群众选择走出家门,运动健身。
(三)数智融合、借势亚运盛会,点亮全动的“数字地图”。一是开发一体化数智平台。创新开发“亚运场馆在线”,全面集成嵌入式场地设施数据资源,通过驾驶舱,实现场馆利用开放实时监测,以群众参与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标准,分客流量、订单量、上线场馆数和场馆评价四个指标维度进行考核评价,实现精准治理。二是打造智慧型应用场景。在中泰体育公园、艮山共富球场等多个嵌入式体育场地,创新安装智能门禁、自动灯光等智能设备,推进“智慧化”无人值守管理模式,有效提高了场地设施的利用率。三是构建集成式服务体系。归集开放全市6000余片专业运动场馆、学校体育场馆等信息数据,打造一屏全览数字健身地图,群众足不出户即可查看身边的“10分钟健身圈”三亿体育官方网站,同时集成线上预约、线上付费等用户功能,让全民健身更便捷。
一是通过全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六大行动,按照部门职责,优化新建居住区、公园绿地、河边绿道、桥下空间等城市空间场景布局,摸排梳理可建设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区域清单,有效利用各级平台或社会力量资源,落实体育设施建设项目。二是市级专班下发年度工作任务,督促指导各区县(市)落实。强化考核引领,将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完成情况纳入“共同富裕”考核体系,形成全市动员、上下联动、高效协同、一抓到底的浓厚氛围。三是通过各区县(市)专班运作,加快存量改造项目审批领域“放管服”改革力度,在规划审批环节推出“豁免审批”改革举措,简化工作流程,推动体育设施建设项目迅速落地,解决“建什么”“在哪建”“谁来建”“谁来管”等重点难点问题,形成工作责任闭环。
一是坚持以群众为中心,在规划、建设过程中,广泛问计于民、问需于民,事先开展问卷调查,邀请专家学者、专业社团、体育协会、市民代表等参加座谈交流,把群众智慧、专家意见吸收到工作中来,让老百姓切实参与项目建设全过程。二是根据辖区空间特点,创新规划布局,巧用公园绿地、桥下空间、河边绿道、社区(村)建设用地等空间,布局群众参与度较高的运动项目设施;增加木球、地掷球、滑板等老年、儿童群体喜爱的运动项目,满足“一老一小”的运动需求。三是强化工作统筹,将项目建设与老旧小区改造、闲置空间利用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同步推进,避免重复建设,提升工作质效。
一是全面摸排梳理全市存量体育场地设施,进一步优化全民健身地图,为市民群众提供便捷、实惠的体育场地。二是深化学校体育场地(馆)对外开放,自2023年2月20日起,全市符合条件的1184个学校体育场地(馆)实现“应开尽开”,其中905个学校室外体育场地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,279个室内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。三是因地制宜,促进公园复合开发,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展《杭州市加快公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(2022—2024年)》,在公园规划建设推进过程中,围绕构建“郊野公园-城市公园-社区公园-口袋公园”四级公园体系,大力推进公园建设。根据公园类型、公园特色、公园规模等,因地制宜、因园制宜植入体育场馆、球类运动场地(篮球场、足球场、网球场等)、健身跑道、休闲步道、健身广场、儿童攀爬墙、健身器材等各类运动休闲设施。
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“指挥棒”和“药引子”作用,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积极性。制定《杭州市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及运营维护资金补助标准》,明确先建后补、先开后补标准,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、管理运维补助、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补助等资金保障机制。2023年,市体育局部门预算安排全民健身设施建设(含嵌入式体育场地)补助经费932万元,全民健身设施运维(包括嵌入式体育场地和百姓健身房)补助经费720万元。二是坚持公益属性,引导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惠民对外开放;引入系列赛事活动,确保每处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都有人管,都有人玩,营造浓厚“全民健身 共享亚运”氛围。三是激发社会力量积极性,支持专业机构人员、基层体育委员、社会体育指导员、社区工作人员、志愿者、健身爱好者等各类人群参与运维管理,提高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效率和运营活力。
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,引入健身客流探头、“无人值守”门禁等智能化设备,将更多的嵌入式体育场地和学校体育场地纳入“亚运场馆在线”平台,为群众打造一屏全览的数字健身地图,并分级分类提供精准有效的预约、办理等服务,实现一屏感知、一键互联、一步智达,推动便捷性、实用性与普惠性相统一。